近距離感受器物美好的
陶瓷之都 - 鶯歌
從台北車站月台跳上區間車,不到半小時的行駛路程間,沿途風景隨車速慢悠地變化,行經台地與大漢溪,窗外緩緩出現的鶯歌石與大煙囪,是即將抵達鶯歌站的提醒;從車站沿著文化路前行,可以探勘如中興窯煙囪、蛇窯煙囪、烘爐窯、汪洋居等文化景觀,都是由現今通往鶯歌早年榮光的途徑,這座因盛產窯土,造就發達陶瓷製造工業的小鎮,在兩百多年來,見證著在地產業的變遷。
鶯歌早年因重要地標「鶯歌石」而得名,又名「硘仔(hui-a)鎮」則源於閩南語中對陶瓷器的統稱。至於鶯歌淵源流長的陶瓷文化,可從19世紀初期漢人移民帶來的原鄉製陶技術說起,早年因鄰近的兔仔坑、大湳等地都出產黏土,加上鶯歌與周遭地區坐擁豐富的煤礦與林木資源,製陶原料與燃料取得容易,遂開啟了近代製陶文化的起源。在鋪設天然氣管線後,更獲得發展陶瓷產業的優勢,同時引進外國原料、設備與技術來提升產品品質,讓鶯歌成為臺灣重要的陶瓷重鎮。
就地理位置而言,位處臺灣新北市西部的鶯歌,北臨桃園龜山區,東北側與樹林區接壤,東南側與三峽區為鄰,面西則與桃園區、八德區、大溪區相毗;交通擁有縱貫線鐵路車站,早期也有輕便鐵道及大漢溪航運,利於產品運輸銷售,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,皆是鶯歌發展陶瓷產業的關鍵基石。
由工藝淬煉在地能量,
用創新延續產業的百年風華
回溯鶯歌早年興盛時期,說是「家家窯火,戶戶製陶」也不為過,甚至有著 「陶瓷之都」的美譽,豐富齊備的陶瓷種類、於在地深耕的職人底蘊深厚,遂使鶯歌成為陶瓷重鎮。
即使曾面臨產業轉型與二代接班挑戰,經由在地商家與年輕一代的力量凝聚、努力推廣與發展下,促使陶瓷職人深埋於DNA的工藝魂精彩迸發,以創意與活力結合藝術與工業,打造專屬在地的美學樣貌,讓鶯歌陶瓷逐漸獲得國內外肯定;與此同時,隨著陶瓷博物館與新北市美術館落成,也使這座小鎮蛻變為文創與觀光並具的新面貌。
在未來的日子裡,除了凝聚老窯廠新一代向心力,致力讓陶瓷藝術永續發展更是下個階段的重要使命,傳承手藝的同時,也為傳統工藝注入嶄新活力,持續讓世界看見鶯歌的百年風華。